1電鍍消費現場工藝管理的主要內容
1)控制各槽液成分在工藝配方標準內。恪守規則的化學剖析周期。
2)堅持電鍍消費的工藝條件。如溫度、電流密度等。
3)堅持陰極與陽極電接觸良好。
4)嚴厲的陰極與陽極懸掛位置。
5)堅持鍍液的清潔和控制鍍液雜質。
6)堅持電鍍掛架的完好和掛鉤、掛齒良好的電接觸。
2電鍍槽液加料辦法
加料要以“勤加”“少加”為準繩。
2.1固體物料的補充
某些有機固體料先用有機溶劑溶解,再漸漸參加以進步增溶性。若直接參加常常會使鍍液混濁。普通的固體物料,可用鍍槽中的溶液來分批溶解。即取局部電鍍液把要加的料在攪拌下漸漸參加,待靜止廓清,把上層清液參加鍍槽。未溶解的局部,再參加鍍液,攪拌溶解。這樣重復作業,直到全部加完。在不影響鍍液總體積的狀況下,也能夠用去離子水或熱的去離子水攪拌溶解后參加鍍槽。有些固體料易構成團狀,影響溶解過程。能夠先用少量水調成稀漿糊狀,逐漸沖稀以防止團狀物的構成。
2.2液體物料的補充
能夠用去離子水恰當稀釋或用鍍液稀釋后在攪拌下漸漸參加。嚴禁將添加劑光亮劑的原液參加鍍槽。
2.3補充料的機遇
加料最好是在停鍍時停止。參加后經過充沛攪勻再投入消費。在消費中加料,要在工件剛出槽后的“暫休”時段參加?稍谘h泵的出液口一方參加,參加速度要慢,藥料隨著出液口的沖擊力很快分散開來
2.4加料辦法不當可能形成的結果
1)假如參加的是光亮劑,則易形成此槽工件色澤差別。
2)假如參加的是沒有溶解的固體料,則易形成鍍層毛刺或粗糙。
3)假如是參加酸調理pH,會形成槽液內部pH不平均而部分形成針孔。
3鍍液及其它輔助溶液密度的測試辦法
3.1要經常測定溶液的密度
新配制的鍍液或其它輔助液,都要測定它的密度并作為檔案保管起來供以后比照。鍍液的密度普通隨著槽齡增加而增加。這是由于鍍液中雜質離子、添加劑合成產物等積聚的結果,因而能夠把溶液密度與溶液成分化驗數據一同綜合停止剖析,判別槽液毛病緣由以利掃除。
3.2溶液密度測定辦法
在電鍍消費中,常用密度計或波美計測試溶液密度。密度與波美度能夠經過下列公式轉換。對重于水的液體密度=145/(145-波美度),波美度=(145x145)/密度,在用波美計測試時,其量程要從小開端試測,若波美計量程選擇不當,會損壞波美計。
測試密度不要在鍍槽內停止,應取出局部鍍液在槽外停止。在鍍槽中測試,當比重計或波美計萬一損壞,鍍液會被鉛粒污染。應將待測液取出1.5L左右(用2000mL燒杯),熱的溶液可用水浴冷卻。然后將樣液轉移至1000mL直形量筒中,裝入量為距筒口約20mm處,就可用比重計丈量。